当前位置:

化屋芦笙传承人杨国奇:传统与现代的交响,共筑非遗传承梦

   时间:2024年07月16日 18:42 [ ] 浏览次数: 来源: 责任编辑:mcs 视力保护色:

在苗族文化的璀璨星河中,芦笙以其独特的魅力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民族的情感。7月10日,贵州师范学院丽琼工作室暑期“三下乡”苗木成长实践团的叶双金同学有幸走进苗族蜡染工坊的办公室,对化屋芦笙的杰出传承人杨国奇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入而富有意义的采访,共同探讨了芦笙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挑战与坚持:芦笙传承的艰辛之旅

采访过程中,杨国奇老师坦诚地分享了他在学习和传承芦笙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他指出,尽管芦笙作为民族艺术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但因其难以直接转化为生计来源,导致许多人对学习芦笙缺乏动力和时间投入,从而在传承上遭遇了不小的困难。然而,正是这份对艺术的热爱与责任感,让他坚持下来,致力于将芦笙文化发扬光大。

情感与技巧:芦笙演奏的灵魂所在

当被问及芦笙演奏技巧的精髓时,杨国奇老师毫不犹豫地回答:“情感!”他强调,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芦笙演奏也不例外。无论是喜悦还是忧伤,都能通过芦笙的旋律得到完美的诠释。正是这种情感的投入,使得芦笙演奏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心灵的交流。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让芦笙焕发新生

在谈到如何将传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时,杨国奇老师眼中闪烁着光芒。他介绍道,通过改良芦笙的管数,从传统的六管扩展到十多管甚至更多,不仅丰富了芦笙的音色层次,还使其更具表现力。同时,他还将现代音乐元素融入芦笙演奏中,利用钢琴等乐器进行调适,创造出既保留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音乐作品。这种创新尝试,不仅让芦笙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参与。

政府与社会支持:共筑非遗传承的坚实后盾

对于政府和社会在芦笙传承方面应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杨国奇老师提出了殷切期望。他呼吁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让芦笙艺术有机会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门古老的艺术。同时,他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为芦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采访结束后,杨国奇老师还亲自为叶双金同学展示了一段精彩的芦笙表演,那悠扬动听的旋律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让人沉醉其中。在杨老师的指导下,叶双金同学也尝试吹奏了芦笙,亲身体验了芦笙的发音原理和正确拿法,对芦笙艺术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杨国奇老师和他的芦笙艺术正是这一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们坚信,在杨国奇老师等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下,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支持下,芦笙艺术定能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图/文 吴海芳 王艳丽 李雯 初审/谢佳 复审/杨波 终审/谭丽琼)

1.叶双金同学采访杨国奇老师

2.芦笙乐器展示

3.杨国奇老师演奏芦笙


上一条:贵州师范学院丽琼工作室开展“苗绣织梦, 情暖化屋”暑期“三下乡”主题活动
下一条:“民族共舞之夜,火种代代传承” ——丽琼工作室开展暑期“三下乡”文艺汇演活动

文章下载】     【打印】    【收藏】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