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贵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艺术多元,文化产业发展各异。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沿线各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理念、发展政策、发展模式、发展现状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影视艺术作为影视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对影视创作主题、创作手法、呈现方式、核心理念等影视作品核心内容的集中体现。通过影视艺术的探讨与分享、影视产业的合作与发展,将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提供有益贡献。
10月26日-27日,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影视艺术高峰论坛在贵州师范学院举行。来自俄罗斯、蒙古国、韩国及国内高校、影视艺术机构的业界专家学者齐聚论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围绕影视艺术创作进行主题发言,共同分享探讨中外影视艺术发展之道。
本次论坛由电影评介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省电影家协会主办,电影评介杂志社、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承办。除专家主题发言外,还设立了“多元媒介共融与影视工业蓝图”“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影像之路”“‘一带一路’视阈下的国际影视文明互鉴”三个分论坛。旨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视研究,进一步推动沿线国家电影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研究的新格局。
在主题论坛环节中,5位外国专家就自身研究领域分别围绕本国电影发展历程、中国与本国影视创作合作交流等方面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
其中,圣彼得堡国立电影电视学院高级研究员彼得·索尔丹金科夫则围绕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理论展开了对俄罗斯电影影响的研究。他认为,电影与其他艺术相比,其特殊性在于能够开阔、丰富、显著延长人的实际经验,而这就是电影实实在在的力量所在。在真正的电影中,观众不仅是观众,而且是见证人。
这个观点获得了现场嘉宾一片掌声,也得到了中国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星在赞成彼得·索尔丹金科夫的观点时补充说道:“电影艺术不能简单的仿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电影也是如此。”
在听取外国专家的发言后,国内的专家学者也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围绕中外影视文化发展现状、未来传播及交流合作的可能性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享,为现场嘉宾及师生代表献上了一场思想文化盛宴。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影视的发展需要坚持文化自信,找到文化特性的同时也要看到文化共性。”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阳认为,面对新时代,中国电影进入了新阶段,既要加强经济交流,也要深化文化交流,以此促进各国间的紧密合作。
论坛现场还举行了《电影评介》杂志专家委员会编委聘任仪式和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特聘专家聘任仪式。借助本次论坛,电影评介杂志社、贵州师范学院文传院与业界专家学者建立了学术研究合作关系,以推动贵州影视艺术领域的学术研究走上新台阶,为贵州文化传媒或影视艺术创作注入强劲的学术力量。
阅读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Mzc5MDA5Ng==&mid=2247484212&idx=1&sn=19743ac43867081a31f067d6c3245cec&chksm=e8810ccbdff685dd5f5dbe3cb719379ebfa19837eb38d4fe987d8f86fe94ee601eb0b95c829b&mpshare=1&scene=23&srcid=&sharer_sharetime=1572611807981&sharer_shareid=ed28aa4a292cc573eddc5e0ccc0a15b0#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