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戏剧,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它记录时代变迁,承载着厚重历史和传统文化。在创作中探寻真的韵味、善的真谛、美的意蕴,也在戏剧创作中生动刻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讲好中国故事。在广袤无垠的贵州大地上,戏剧创作者以一腔热血,一颗滚烫的心去贴近生活,去记载这个伟大的时代,彰显贵州精神!FM91.6贵州音乐广播特别呈献《“艺”起黔行·繁花似锦》,本期走进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曹海玲。
曹海玲的创作生涯,致力于贵州本土戏剧创作,扎根生活,关注现实,创作了反映贵州文化的舞台戏剧作品近20部。作品多次荣获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专业奖项,作品代表贵州登上国家级艺术平台,并多次获得贵州省政府文艺奖、“五个一工程”奖等。作为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她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和时代赋予的使命。曹海玲说:“十八大以来,贵州的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贵州文艺工作者在这个时代的进程中没有缺席,挖掘出了生长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和人物,例如在脱贫攻坚这个撕掉贵州贫困标签的历史性的变革中,打造了以黄大发36年为民修建生命渠为原型的黔剧《天渠》,也有以邓迎香苦难了一生却不改初心的黔剧《腊梅迎香》,还有展现贵州民族文化刺绣艺术、彰显贵州‘她’力量的京剧《锦绣女儿》,还有以贵州188万人异地扶贫搬迁为题材而创作的话剧《出山》等作品。这一系列的作品获得了如‘文华大奖’提名奖项等中国戏剧最高奖以及以建党百年及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全国性的展演。贵州文艺工作者始终以文艺之笔、诗情之心、创作之力,艺术的眼光在关注着这片热土上的人民,以饱满的艺术激情去塑造贵州人民的形象,记录新时代的贵州。”
贵州音乐广播主持人濮琳专访曹海玲
从脱贫攻坚到“黄金十年”,从乡村振兴开局起步到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贵州这片沃土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记录奋进的新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在曹海玲看来,国发【2022】2号文件的出台对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提出了要求,未来十年是贵州发展的新黄金十年,文艺工作者要以更自觉的责任和担当,以发掘体裁的独到眼光、洞察能力、扎根生活的毅力,抒写家乡贵州的蝶变,将围绕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所以贵州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将是也一直都是文艺工作者聚焦的亮点,是文艺工作者创作中挖掘的重点。贵州的红色文化具有非常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含金量,拥有极具影响力的优秀文艺作品,比如《伟大转折》《雄关漫道》等等,贵州的红色文化和长征题材就像一口深井、一方宝藏,还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事和人物等待文艺工作者继续挖掘,还应以更多的文艺形式、丰富的内容、以及不同的表现力挖掘更多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中的贵州故事和贵州人,彰显贵州精神,弘扬贵州文化!
黔剧《天渠》海报
话剧《出山》剧照
京剧《锦绣女儿》海报
黔剧《腊梅迎香》海报
我写戏,我快乐!(剧作集)
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感受时代精神,在丰厚的实践土壤中挖掘创作素材,FM91.6贵州音乐广播特别呈献《“艺”起黔行·繁花似锦》,与你共同展望,在“新黄金十年”的奋斗征程中贵州文艺工作者将奏响最美的文艺乐章!
曹海玲,一级编剧,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四个一批”文艺人才,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个人两次获得贵州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佳编剧”奖。现任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以时代楷模黄大发为原型的黔剧《天渠》,荣获文旅部第十六届“文华大奖”提名剧目;以抒写贵州188万人异地扶贫搬迁的话剧《出山!》,以全国劳动模范“女愚公”邓迎香为原型创作的黔剧《腊梅迎香》荣获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以彰显贵州绣娘在脱贫攻坚中的“她力量”的京剧《锦绣女儿》获中宣部、文旅部主办的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空中剧院”进行了全剧录像播放,其中的选段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戏曲春晚;以贵州苗族文化为题材创新性现代表达的舞剧《蝴蝶妈妈》荣获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文化贡献奖,并获贵州省政府文艺奖一等奖。
作品多次荣获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专业奖项,作品代表贵州登上国家级艺术平台,并多次获得贵州省政府文艺奖、“五个一工程”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