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攀登学术高峰路上,他走进田野,田野向他分享着秘密;走进村落,村落向他讲述着心事;走进善良热情的民族同胞们,人们纷纷为他打开了古老的历史…… ”这是贵州师范学院人才工作会上陈志永教授的颁奖词,短短几句话,恰是陈志永教授一路踏着黔山秀水,以咬定青山之志,登上学术高峰的真实写照。
“能获选贵州师范学院首届‘印山英才奖’,我很荣幸,备受鼓舞。‘印山英才奖’是对我们从事科研工作者的认可,也是对我们的鞭策,深感任重道远。同时也彰显了学校在思想上重视人才、工作上支持人才、感情上亲近人才,让人才在师院静心做学问、潜心搞研究的科学谋划和长远战略。”谈及刚刚获得的荣誉,陈志永如是说。
陈志永是三级教授,享受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等荣誉称号。2001年7月自云南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师范学院(原贵州教育学院)工作。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以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身份被选派到中山大学学习。
陈志永主要从事村落旅游与景区治理、产业组织化、地方社会与历史文化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等领域研究工作。他主张在多学科经典理论融合的基础上,以村落为载体,对西江苗寨、郎德苗寨等田野点进行整体性、长时段、学理性、主体性及过程-事件与微观机制的深入调查,将田野点嵌入历史演化进程并展开类型化比较研究,最终凝练出原创性问题。然后将问题嵌至区域性、转型社会特征、复杂性的整体环境中,与西方理论对话及国家政策关照中阐述事物的内在逻辑与本体属性,以此建构概念与理论,增强与西方理论对话的能力,从而获得学术自信与文化自信,实现社会科学研究本土化的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将科研根扎在黔山秀水中,把论文果结在贵州大地上!”陈志永带领团队长期扎根田野做持续性跟踪研究,借助理论、比较和历史的视角探寻社会转型期复杂社会中事物和现象的内在逻辑与本体属性。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厅级10余项,承担横向项目10余项,发表SSCI论文1篇,CSSCI论文核心8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7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获省级奖项10项。
2013年,陈志永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旅游学界权威期刊《旅游学刊》发表了《郎德苗寨社区旅游:组织演进、制度建构及其增权意义》的论文,该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并获得了贵州师范学院建校以来首个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同行都叫他“郎德专家”,好朋友们经常调侃为“吃雷山饭的专家”。
2018年,陈教授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邀请,在全国农村社会学年会上与两位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国家级学者同台,作了一场与郎德苗寨相关的大会主题报告。按照事先约定,大会为每位作主题发言的专家预留时间是20分钟,事后同行的贵州民族大学的孙老师告诉陈教授,来自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主持人觉得太精彩,实在不忍心打断,将发言时间延长到40分钟。
“学术研究是一项艰难的事业,没有捷径。通过捷径带来的成功,常常让人失去志向;成功来得太便捷,追求将变得毫无意义。”陈志永说,“学术的精髓与创新源自批判,学术研究不仅需要否定他人的能力,更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
通讯员:丁蛟
编辑: 屈毅
责编: 王琦
编审: 孙斌
https://movement.gzstv.com/news/detail/HWXJqe/?st=Y1wPabBhQuJEzK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