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贵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石培新:为教育强国提供基础教育人才支持

时间:2022-10-27 22:17  点击:

本网讯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强调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连日来,报告在党的二十大贵州省代表团和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为,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让人倍感振奋,充满信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贡献。

为教育强国提供基础教育人才支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这为师范类高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的基石。师范类高校应把师范教育作为主责主业,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基础教育人才支撑。

在实施“三项工程”中助力乡村教师培养培训

一是强化师范生培养工程。坚持复合式融合式教育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师范生培养体系,加强师范类学生跨学科专业的职业能力、爱教乐教的职业情怀、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通过示范引领、第二、三课堂及实践体验、生活教育等形式,探索培养“会教研、强改革、跨学科、多专业”的全科型未来乡村教师,切实提升未来乡村教师的质量。积极整合资源做强“优秀乡村教师培养计划”,建立“行知成长训练营”,构建“教学做合一”的实践训练体系和现代“乡村教育”养成教育体系,探索未来乡村教育家培养模式。

二是助力“强师工程”。紧扣“强师工程”的“铸魂”“提能”“薪火”“强根”“增效”“建强”的六项行动,力争形成“强师工程”的贵州标准在全省推广,通过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培训项目、学校内涵提升发展规划项目、名师引领培训者团队建设项目、教师全员分层分类培训项目等,帮助各县建立起“名师、名校长引领、骨干提升、全员发展”的教师(校长)队伍发展体系,培养一批省、市、县名师(名校长)和骨干教师,为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三是赋能乡村教师培训工程。依托师范类高校的优质资源和平台资源,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乡村班主任培训,赋能乡村学校常规管理,加强乡村青年教师培训,赋能乡村学校学科育人,加强乡村幼儿教师培训,赋能乡村科学保教,加强乡村校长培训,赋能乡村教育振兴,通过系统培训与专题学习结合、全员提升与重点培养结合、自我学习与导师引领结合、理论研修与行动实践结合、研修提升与示范引领结合等“五个结合”和打造集中培训平台、跟岗锻炼平台、教育科研平台、交流学习平台、成果推广平台等“五大平台”为乡村教师量身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培训模式,不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着力建设一支心系乡村、热爱乡村、热爱教育的乡村教师队伍。

在探索“三种模式”中赋能乡村学校发展

一是与乡村学校探索“学校共治”模式。充分发挥贵州省名师名校长管理办公室和贵州省名师名校长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基础优势,切实增强共建共治理念,按照培训教师、培养校长、发展学校的工作思路,做好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乡村工作站工作、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基地校、县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省级校本研修示范校、“薪火计划”等工作,对乡村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支持,全方位指导乡村学校提质增效。

二是与乡村学校探索“学生共育”模式。充分发挥我校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等工作基础优势,打破“学生共育”的时空瓶颈,探索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搭建共育专家资源库平台、共育课程共享平台、校校共育沟通平台、教学改革互动平台等四个“共育平台”,分层分类构建区域性、学科性、领域性的“学生共育”发展共同体,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与乡村学校探索“资源共享”模式。充分发挥我校长期深耕基础教育的教师团队、培养的20多万校友资源等师资基础优势,开展“全国陶研系统提升贵州教育软实力共建行动”,形成“一省对一县、一市对一县、一分支机构对一市、一校对一校”等多形式、全方位、深层次的教育共建合作。发挥我校创新创业工作优势,将已经孵化落地的“足球大师”、V思教育、“猫头鹰”等项目建立项目库,为贵州乡村学校建设和师资队伍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供技术服务支撑。

在聚焦“四个引领”中助力城乡基础教育改革

一是引领城乡基础教育发展方向。注重培养研究基础教育的高素质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积极探索高校与城乡基础教育学校联合开展课题研究,通过组织重大基础教育科研项目,推动产出重大研究成果,提高参与决策的综合研究能力,积极参与和指导区(县)城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性课题研究,持续为城乡中小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为乡村基础教育学校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较高理论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学研究型教师贡献力量。

二是引领城乡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举办学术研讨、开设专题研修课题及讲授教育教学理论等,跟踪引领城乡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全省优质中小学、乡村薄弱学校联合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试点,认真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课题研究、教学研究、集体备课、优质资源共享等,为乡村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与城乡教育主管部门联合申报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长综合能力评价改革试点项目,从课程融合、教学常规、作业设计、学科深度学习等方面进行探索,为城乡基础教育教学课程改革试验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三是引领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与城乡基础教育政府主管部门联合,推进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探索建立校地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政府、高校、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新模式,共同构建政府、高校、学校三方协同育人机制,共建一批优质见习、实习、研习实践基地,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城乡基础教育提质增效。

四是引领城乡基础教育信息化提升。作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积极开展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培训,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教师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改进教育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城乡基础教育现代化,用人工智能力量助力贵州城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教育。我们将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以高质量的师范教育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为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师范类高校应有的贡献。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392551014109599910&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1ee0ea399ac0a8231b001s&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1392551014109599910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活动日历
温馨提示

欢迎广大师生对学校网站的功能、栏目、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杨晓含

联系电话:85816683

电子邮箱:xcb@gznc.edu.cn

  • 精彩推荐
  • 热点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