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现状
在2010年一次全国范围的一级学科调整中,将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中单列出来作为一个学科门类。2011年成立艺术学科门类,增设5个一级学科,分别是艺术学理论、音乐舞蹈学、戏剧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在通过一系列的学科调整和变革,将中国的艺术学科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的学科格局下,艺术学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设计学作为艺术学的一级学科,涉及艺术门类和工学门类,在学科领域中的地位显而易见,成为艺术学门类的重要一级学科。设计学发展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才成为一个成熟的学科体系。“设计学”这个学科真正独立于美术学成为一门科学,是在于设计学既包含着艺术学学科本身的众多内容,还体现艺术学中无法体现的工程技术、科学内容甚至艺术表现方法上的知识体系。一般认为,设计具有两个层面的知识体系,一个层面是造物,造物就涉及形态设计和工程设计,工程设计主要解决造物的结构和功能问题,使产品能使用,解决问题;艺术设计则主要解决产品的形态建构,使产品使用能更合心意、在销售中更具吸引力。第二个层面是对于设计本身的研究,设计的历史、设计的人与意识、设计的过程、设计的传播等等。因此,从学科的角度,可以把设计学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艺术学概念上的思维、形态、色彩等研究;一类是科学性的设计学,在特定意义上也可以称为设计科学。设计学既有自然科学的特征,又有人文学科色彩的综合性学科。
从当前来看,设计学,这是一个新兴的,具有无限发展前途的独立的学科领域,可以从艺术学科分离出来,甚至完全可以与艺术学并行,成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学科。
二、建设思路
学科建设紧紧围绕“立足区域、服务地方、突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教学、科研并举,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学科建设以师资建设为核心,建一支优秀的队伍确保学科的更好发展。学科建设以科研建设为支撑,开展教学、科研来提升学科建设的质量。促进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师资建设,提高培养质量,突出学科特色。
学科发展要紧紧围绕三点做好建设工作。一是学科专业建设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努力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建设体系。二是必须与学校的发展定位和目标相适应。三是要突出特色。既要改造传统优势学科和专业,还要积极推动具有潜力和优势的新兴边缘学科专业的发展,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
三、建设目标
对设计学一级学科的建设工作进行规划建设,专业分布合理,学科队伍结构合理,科研条件基本能满足科研教学需要。重点建设好大数据下的数媒设计、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产品设计专业,突出特色,建成在省内有一定的影响的设计学学科。
进一步优化设计学科团队,对一些具有传统专业背景的教师进行转型培养,也适应新的专业发展的需要,比如,对传统的绘画、工艺美术的教师进行优化转型,使其更加符合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作为学科带头和专业建设负责人,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和具有强劲发展动力,水平较高的学科团队。
四、建设内容
(一)突出学科研究特色
不同的地方院校由于学术传统、地域文化特点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在学科建设时应该尊重自己的学术传统、本地传统文化特点以及本地高校的优势资源和办学定位。首先,学科建设要依靠自己院校的学术传统,不要盲目地去搞全新的学科建设。其次,需要尊重本地传统文化特点,这是因为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我们的学科建设自然也是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而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传统文化特点,其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尊重本地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学科建设的根本。
基于以上分析,首先,在学科建设时要结合贵州省提出的大数据产业布局,重点建设数字媒体艺术的学科体系,把大数据和旅游文化创意、数字媒体艺术进行结合,紧紧围绕贵州大数据产业布局特点,重点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并形成自己的学科专业特色。其次,紧紧围绕贵州文化旅游大省,重点建设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等研究方向,为贵州本土培养环境设计、景观规划的设计人才打下基础。第三,结合贵州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建设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为贵州培养符合贵州地域特色,又能掌握旅游产品设计,还懂产品工艺的设计人才提供理论支撑。形成学科建设有特色,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重点建设学科。
加强与地方政府、设计行业、专业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搭建校企联盟,服务地方、突出学科特色。
(二)加强学科队伍建设
一流的学科必然需要一流的师资。加强设计学科建设,关键在于改变师资队伍在学历层次、学缘结构、学科骨干、学科队伍及师德水平上还不适应学科建设需要的现状。为了促进学科发展,应长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实施。因此,需要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着力打造一支梯度合理的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继续引进或培养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每年聘请3-5名知名的专家学者讲学交流,聘用知名的专家担任学术、或教学指导。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学科队伍中高级职称的硕博比例,优化人才队伍,加强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一个整体工程,它需要理论支撑的同时,更需要教学实践、艺术创作实践的支撑,学科队伍的梯度建设和合理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注重对民间民族元素的收集与研究,做好民间工艺传承人、传承工艺的数据库,将民族艺术元素融入设计教育教学,聘请民间工艺传承人参与到学科建设团队,完善学科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将设计实践转化成理论研究,形成学科建设的地方文化品牌。
(三)加强项目科研力度
学科作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平台,也是衡量一所高校水平的重要标志。任何一所高校的学科建设都是关乎全局的核心工程。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能够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创造出优秀的科研成果,推动理论和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科研工作过程推动着高校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长足发展。因此,正确认识高校科研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不断完善机制,加大科学研究的力度,推动学科建设。
学术梯队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也是学科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最直接的反映。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厚的学术梯队,是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学术梯队培养的载体。通过培养学术带头人、青年学术骨干,建设梯度合理的学术团队,提高设计学科的学术研究水平。
设计学学科专业都是应用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教师不仅要有学术科研的能力,还要有项目设计的能力,因此,一方面在纵向课题申报方面加强指导,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做好学术研究,另一方面为教师搭建横向设计项目的平台,多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设计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和项目设计运作能力。
(四)加强校企校地合作
在开放办学思想的指导下,积极交流渠道,加强与社会各界、学术团体的联系,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丰富学术资源。根据学科性质,主动融进社会,通过横向课题、产学合作等科研形式,丰富学科建设内容,拓宽交流合作渠道,提高学科建设质量。
加强与地方政府、设计行业进行多层面的合作,特别是在贵州大数据、大健康、文化大旅游的背景下,积极的探索贵州文化旅游资源,加大与旅游产品相关领域的研发力度,积极探索在大数据背景下的设计业态方式,努力构建数字媒体信息下设计模式。加强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与行业分享研究成果。
五、实施办法
(一)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强化组织保障。
学科团队的建设是保证学科建设基础和基本保障。学院重视,成立设计学一级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设计学学科的建设和实施,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各专业负责人共同实施,分工负责,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确保在一级学科下各专业方向的整体推进建设。
建立从行业聘任兼职教师制度和到行业挂职锻炼制度,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提高学院的教育教学水平,满足新建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的需要。每年有计划地安排2-3名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相关行业挂职实践;鼓励专业教师申报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参加行业资格证书考试;鼓励教师参加高校、行业或企业合作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大行业教师和博士的引进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确保任务完成。
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定期对个学科方向带头人进行考核,实行全过程监督。制定设计学建设规划以及实施方案,推行学科方向负责制,出台激励政策及系列鼓励措施,鼓励教师出成果,整体提高项目科研水平切实保障设计学学科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为下一步的硕士点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学科建设。
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筹建学科建设经费。重点利用好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建设的专项基金以及国外贷款项目,完善实验实训室等基础建设。充分争取纵向课题经费,大力开辟和引进横向项目进行合作筹集建设经费,确保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为学科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四)强化科研协作,探索联合培养机制。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加强科研梯队建设,以培养骨干为抓手,抓好课题立项申报工作,修订学院科研奖励办法。鼓励教师加强与外界的学术联系,以学科研究方向整合科研队伍,重点组织课题立项申报。每年资助2-3名教师参加高级别学术会议,邀请2-3名知名专家学者来院开展学术交流,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十三五”期间,争取承办省、市级学术会议或全省高校毕业设计作品联展1-2次,提升学院的专业知名度,拓展教师的学术视野。
与企业、行业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根据设计学科专业背景实行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与校企联合培养复合型技能型的设计人才。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引入企业参与专业技能课程的建设,积极探索校企联合会培养模式,企业可以借助学院的资源和技术服务进行新项目设计开发;学院亦可利用企业的设备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技术等,完成学生实习实训乃至顶岗实习的教学任务,探索一条校企和谐发展的互利共赢之路,为实现设计学科开展多元式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基础。
(五)加强地方合作,突出学科特色
加强合作,积极探索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建设,突出贵州特色,以提升科研能力为手段,坚持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并重,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努力把设计学学科办成具有明显特色、有一定影响的省级重点学科。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在服务贵州文化艺术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特色学科,以特色带动设计学学科的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发挥已有学科优势和特色,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建设需求,实施“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和“重点优势学科建设计划”,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将设计学培育省级重点特色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