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专职辅导员 杨小红
一、案例背景
X同学,男,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贵州毕节人。他平时在班上属于默默无闻的一类,性格比较内向,很少主动与人交流。但在大一第一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他有一天突然到办公室,说要咨询转专业的事情。他认为现在所学的专业自己并不感兴趣,所以想转到其他专业,在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转专业会遇到的一些困难之后,他又说想转到离家比较近的学校上学。我当时并未引起重视,只是按照一般的学生问题进行处理,把具体的政策和规定解释给他听,并给了他一些常规性的建议。他听完之后没有再提出疑问,只是说考虑一下然后就走掉了。事后我向班长了解到X同学最近一段时间学习总是心不在焉,并且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加之他性格孤僻,平时并不愿意与人沟通,同学们对他的了解也非常的少,谁也不知道他心里面的真实想法。于是我嘱咐班长注意他的心态和动向,多和他沟通,有什么情况及时向我汇报。此后,我在几次课堂听课的时候特别留意了X同学,基本上他整个课堂都是很沉默的,对老师的提问和互动都没有任何反应。过段时间后,班长打电话来说X同学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经常把退学挂在嘴边,而且越来越不愿意和人交谈。课后,班长带他到办公室,把他最近的情况都说了一遍。他站在旁边,一言不发。等班长说完之后,他才慢吞吞的说他要退学重新回去参加高考。相比上次的见面,X同学这次更加的沉默寡言让我意识到他已经被逼入一个困境,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很可能会严重影响到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二、案例再现
从和他的两次谈话以及班上同学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该同学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对自己、对所学的专业都缺乏自信。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家庭原因。X同学家乡所在的地区是比较贫困的,家中又有两个姐姐,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也是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这就让他几乎是背负了整个家庭的希望,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另外,家庭经济的贫困也让他在贵阳这样的省会城市捉襟见肘,和同学相比难免会产生自卑的情绪。二是性格原因。他是那种很腼腆、很内向的性格,老师和他交流的时候如果有别的同学在的话他几乎就是一言不发的,身边的同学仿佛就是他的代言人。三是就业观念的原因。他一直认为,上了大学就一定能找一个好工作,而且只能找和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于是就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感到迷茫。
三、解决途径
首先,积极沟通,正视自身原因。虽然该同学列举了很多他要退学的原因,比如学校离家远,比如对本专业不敢兴趣等等,但每当我郑重其事的问他到底为什么想退学的时候,他又总是闪烁其词,这让我感觉到他的内心是非常脆弱的,甚至不愿意正视自己的缺点、勇敢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于是我抽了个时间,让他单独过来。刚开始的时候,他仍是以前的那一套说辞。在理由被我一个个推翻之后,他又沉默了。他宁愿沉默也不愿说出他的真实想法。“那么想退学回家,是不是女朋友在家那边上学啊?”我半开玩笑的问他。他脸一红,连忙说自己还没有女朋友,气氛顿时缓和下来。“其实我是觉得这个专业没有什么前途,天天都是背啊写啊的,我最讨厌死记硬背了。还有,班上的同学都和我不是一个地方的,连个朋友都没有。”随后他又谈到家里的情况,他家是在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省吃俭用才能供得起他上学。到这里,他终于说出了想退学的真实原因:一是由于家庭环境带来的就业压力导致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二是因为成长环境导致的自卑心理造成了他对人际关系的恐惧。
其次,对症下药,建立信心。针对X同学对专业就业前景的困惑,我先给他介绍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它是文学院比较热门的专业,师资力量都是数一数二的,很多外专业的同学都想转到这个专业。另外,我把汉语言文学最近几年的就业状况也给他介绍了一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率在整个文学院是最高的,而且就工作岗位来说,大多都是在中小学任教,和X同学想当老师的志愿是非常相符的。同时,对他的就业理念进行纠正,告诉他大学所学的专业并不一定就规定了以后就业的方向,也有不少学长学姐选择了和本专业不太相关的就业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不管以后做什么工作,现在都应该学好本专业的知识,这样就业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选择。他听了之后,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并表示会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同时,我也鼓励他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进行旁听,多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类社团活动,这样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也可以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针对第二个原因,一方面,发掘X同学的优点和长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X同学的字写得非常好,所以在以后的班级活动中,我都会刻意的安排他来负责文字方面的工作。这样的话不仅让同学们看到了X同学优秀的一面,也迫使他在活动过程中不得不去和其他同学进行协调,从而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让班干部和心理委员多关注他的心理状况,同时也跟任课老师沟通,希望能在课堂上跟他有所互动,提高他学习的积极性。班上同学为了让他融入这个班集体,每次上早晚自习的时候都会叫他一起,课外活动的时候也主动邀请他参加。
最后,定期谈话,做好跟踪调查。除了采取以上的措施外,我还定期和X同学进行谈话,了解他这段时间以来的个人状况,并且做了跟踪调查,通过任课教师、班上同学等了解他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蜕变,根据他的改变情况调整自己的辅导方案。刚开始的时候,他确实有些不适应,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开始逐渐有所改变。
慢慢的,X同学在课堂上变得积极起来,成绩提高了不少,和同学们的关系也变得非常融洽。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X同学通过不断努力和尝试,申请到了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课余时间还帮着班长处理班级事务,每天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在路上碰见他都是和同学有说有笑的,看见我他也会笑着主动和我打招呼。看到他变得如此的自信和开朗,我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四、案例反思
通过这件事情,我也明白了,在大一这一年当中,由于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每个班上都会有一些同学对新学校和新环境无法适应,大部分同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调整心态来适应环境、融入集体,但也有不少同学无法适应、无法改变,久而久之问题就会越积越深。而我们所做的这方面的工作往往浮于表面化和程序化,以为简单的走个程序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比如在大一新生开学的时候做好入学教育,召开一两次新生适应的主题班会等等。当然,这样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对于班上少数性格比较内向、适应环境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讲却是远远不够的。而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是默默无闻的类型,平时看起来若无其事,心中却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扰,但是因为性格原因或者是怕麻烦而憋在心里不愿意说出。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不能等到问题出现的时候才去解决,而要在平时就应该多注意同这类同学交流,防微杜渐,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不要等事情越来越严重的时候才想到解决。当然,对于这些同学,我们可以采取团体辅导的方式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帮助他们融入新的环境、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同时,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同学可以采取个体辅导的方式,以朋友的身份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顾虑,建立起自信心,从而愉快的度过以后的大学生活。
“看不见的,并不等于不存在。”学生工作中的大问题,往往是有小问题发展而来的。对于这些“小问题”,你可以选择漠视它,任由它一步步恶化下去;你同样可以选择重视它,让每一朵蓓蕾都能开出绚烂的花。